小說:大秦:穿越趙高,遇到重生秦始皇作者:落筆生厭時間:2024-03-08 00:00:03
在剛剛的第四次出巡中,秦始皇途徑碣石山時,除了刻碑頌德外,還曾以觀滄海。
其見滄海闊大,無廣際,遂又升起海外尋仙之念。
其實,在第二次出巡時,秦始皇就曾派遣方士徐福帶領(lǐng)三千童男童女出海訪仙。
然時至今日,仍杳無音信。
故而觀滄海后,秦始皇又另派燕人盧生再次出海訪仙。
如今,盧生歸來,想必定然是尋到了仙,亦或是求到了藥。
長生有望?。?/p>
秦始皇想起夢中靈魂出竅一事,對成仙長生一事,欲念愈深,執(zhí)念愈重。
咸陽宮中。
秦始皇望著下方的盧生,問詢道:
“盧生,此番尋訪,可曾見仙?”
盧生此次出海自是毛都沒有找到一根,更別提什么仙和藥了。
他咽了咽口水,小心道:
“滄海汪洋,仙跡飄渺,實乃捕捉?!?/p>
秦始皇喜悅之情頓時減半。
仙既未遇,藥從何來?
于是,他沉聲再問道:
“那長生不老藥可曾求得?”
盧生不敢抬頭看秦始皇,只得低頭回道:
“長生之藥,遁于海外,不老之丹,藏于深山,滄海兇險,仙山孤懸,非短日可得!”
秦始皇瞇起雙眸,不在問話,大殿之中氣氛頓時沉重起來。
片刻,秦始皇才緩緩開口道:
“那汝回來作甚?”
盧生明顯能感覺到,秦始皇已經(jīng)隱隱作怒。
說實話,他也想過不回來的。
但海外艱苦,豈是咸陽繁華所能比擬,他實在是待不下去。
而且,他自覺就算沒有尋到長生不老藥,也可自保無虞。
原因無它,只因他是方士,會煉丹。
雖說他煉制的丹藥,他自己都不敢吃,但秦始皇敢吃、想吃就行。
當然,除了煉制丹藥外,他還額外給自己上了層保險。
只聽盧生大聲說道:
“仙人雖未尋,仙藥亦未得,但小人歷盡艱險,趟風冒雪,舍生忘死,終尋獲一本仙書?!?/p>
盧生連忙取出一本竹簡奉上,道:
“此仙書是一本讖書,喚作《錄圖書》,可勘破未來,窺探天機?!?/p>
秦始皇訝然中帶著些許不信,道:
“此書真可窺探天機?若你膽敢虛言欺朕,朕必將你坑之?!?/p>
盧生聞言,直接起誓,道:
“若小人妄言欺君,不只小人被坑,咸陽城中眾多方士,陛下可盡數(shù)坑之。”
盧生心道:這仙書里面的讖言似是而非,模棱兩可,根本就無從證偽。
正因如此,他才敢夸下如此海口。
盧生繼續(xù)道:“此仙書中預(yù)言一事,小人聞之色變,聽之驚恐,還望陛下早早決斷?!?/p>
秦始皇被被盧生這番話,勾起興趣,道:
“未來會發(fā)生何事?竟令你如此驚慌,速速道來?!?/p>
“小人不敢說?!北R生裝模作樣道。
“朕恕你無罪。”
秦始皇看破這種小伎倆,無所謂地擺擺手道。
盧生這才一副猶豫良久,最后下定決心一般沉聲道:
“仙書上言:亡秦者,胡也!”
盧生此話一出,大殿之內(nèi)群臣騷動,秦始皇也驀然睜大雙眼。
只不過,秦始皇的驚駭與群臣的驚訝不同。
群臣的驚訝是因為聽到如此強大的大秦竟然會滅亡。
而秦始皇的驚駭則是盧生說“亡秦者,胡也”這件事。
這分明就是他夢中的場景??!
之前他一直沉浸在尋求長生不老藥這件事上,并沒有在意其他事。
現(xiàn)在細細想來,自盧生進入大殿后,其一言一行,一舉一動竟與他夢中如出一轍。
想到此處,秦始皇陡然看向一旁的趙高。
之前趙高的行為雖與他夢中相反,但此刻盧生的行徑卻與他夢境中相同。
兩相對比之下……這還對比個毛啊,但凡能危害到大秦,哪怕只有一絲可能性,趙高也該死。
此刻,趙高正在絞盡腦汁地思索著,他到底哪里得罪過李斯和胡亥二人,卻見秦始皇突然轉(zhuǎn)頭看向他。
其目光中濃烈的殺意,直接令他打了一個寒顫。
不用說,他腦海中秦始皇的好感度同樣瘋狂減少。
趙高直接懵了:我去,我干什么?我明明什么都沒干,就特么一直站在這里,秦始皇就要殺我?
能不能給個理由先?。?/p>
古代當皇帝身邊的紅人都這么危險的嗎?
到現(xiàn)在,趙高還以為他是秦始皇身邊的大紅人呢?
其實,他連打工人都不如。
秦始皇有心當場抹除“隱患”,他殺人難道還需要理由不成?
自古律法從來都不曾一視同仁過。
秦法向來只針對黔首。
他為始皇,當凌駕一切法。
只是,當想起李斯與胡亥二人,他終究是暫時按下心中殺念。
況且此刻正在朝堂之上,他也不好當場發(fā)作。
但秦始皇并不打算輕易放過趙高,他語帶森然道:
“趙高,你說這句讖語‘亡秦者,胡也’乃是何意?”
殿下群臣有些懵,這等大事為何不與群臣商量,反而要先問趙高?
這趙高何德何能?
古人對這些不利于自己的讖語,都是寧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無。
早早就要防患于未然。
李斯直接上前一步道:
“陛下,這‘胡’當指‘胡人’,如今匈奴在北,時常叩邊,不得不防!”
蒙恬也走出朝列,附和道:
“陛下,左丞相所言不錯,匈奴蠻夷也,且時常侵犯我大秦邊境,擄殺我大秦子民。
“此讖語指代匈奴,理當然也?!?/p>
秦始皇并未理會李斯二人,依舊直視趙高道:
“趙高,朕在問你,你為何不說話?”
秦始皇現(xiàn)在的心里很矛盾。
他有心殺趙高,可這就代表他認為夢境為實,那李斯和與胡亥他又該如何處置?
他并不認為殺了趙高,李斯就不會再篡詔。
就夢中趙高對李斯蠱惑的言語,他覺得即便換一個人對李斯說,李斯同樣會動搖。
他與李斯君臣一場,知曉李斯為人。
想了許久,秦始皇心中生出一個念頭。
那就是找一個趙高的罪責,鎮(zhèn)殺之,這樣殺了他,也算是有理有據(jù)。
秦始皇給自己的內(nèi)心找了一個自欺欺人的借口:
這般誅殺趙高是與夢境無關(guān)的,因為他是依法處置的趙高。
而李斯與胡亥二人,就不必受此牽連。
秦始皇為了不殺李斯、胡亥等一干能臣等,也算是煞費苦心。
然后他仔細回想一番,卻發(fā)現(xiàn)趙高最近根本沒犯過什么錯。
以前倒是有,但他皆已或處置或?qū)捤?,總不能又突然拿出來老調(diào)重彈吧?
這與無端而殺有什么區(qū)別?
一計不成,秦始皇又生一計,那就是主動給趙高找一個罪責。
多問其政,多讓其做事,正所謂多做多錯,多說多錯。
這樣殺起來的時候,也不會有什么心理負擔。
因為這都是趙高“罪有應(yīng)得”。
秦始皇此舉,正應(yīng)證了一句古話:
能者多勞,多勞多錯,錯之必殺,卸磨殺驢。
趙高不知道秦始皇為什么要揪著自己不放,這等國家大事難道不應(yīng)該和群臣商量嗎?
他有何德何能?。?/p>
他可萬萬想不到,秦始皇竟然想讓他因言獲罪。
秦始皇問話,趙高不敢不答,于是用不表達自己觀點的話,說道:
“臣意,與李丞相、蒙將軍同!”
對于這種誰也不得罪的話,秦始皇顯然并不滿意,他忽然意味不明道:
“趙高,你說‘亡秦者,胡也’的‘胡’,有沒有可能是指朕的少子胡亥?”
秦始皇此言一出口,群臣直接噤聲,一句話都不敢說,一點聲音也不敢出。
其實,之前就有大臣想到了這一點,但誰也不敢說出來啊。
公子胡亥畢竟是始皇少子!
因此,他們只能將這個猜測放在肚子里當啞巴。
沒想到,現(xiàn)在秦始皇竟然自己直接提了出來。
胡亥也是一臉震驚地看向秦始皇,心道:父皇這是要殺我嗎?兒臣是做錯了什么事嗎?
胡亥心里如此想著,下意識看向趙高。
沒等趙高開口,有一人直接站出來替胡亥辯解。
扶蘇急忙上前一步,拱手道:
“父皇,胡亥雖有些頑劣,但性情純厚,斷然不會做出什么有損大秦的事情?!?/p>
“再者,此仙書讖語只方士一言所出,且無旁證,不可全信?!?/p>
秦始皇靜靜地看著為胡亥說好話的扶蘇,心中搖頭道:
扶蘇,你現(xiàn)在竭力為胡亥說好話,殊不知等胡亥篡詔后,第一個殺的就是你。
這可都是朕靈魂出竅看到的場景啊。
說到靈魂出竅,秦始皇身體一僵,神情微愣。
因為他突然發(fā)現(xiàn)他的記憶有些錯亂。
在某個時刻,他一直以為他是活到了始皇三十七年,然后駕崩。
而靈魂出竅則是他的一場夢。
可他“夢醒”后,卻是直接回到了始皇三十二年。
也就是說,從始皇三十二年到始皇三十七年,這五年時間同樣也是他的一場夢?
但他總覺得這五年時間和他靈魂出竅后的兩年多時間是有所不同的。
這五年時間就像是他親身經(jīng)歷過的,是真實的,非虛幻的。
而靈魂出竅的兩年多時間則是猶如夢幻泡影般,作為一個靈魂體、一個旁觀者見證了一切。
這兩者的差異太大,他實在是無法將兩者混為一談。
但若是說這五年時間不是夢,那他又為何會在始皇三十二年“醒來”?
他應(yīng)該是在始皇三十七年,在沙丘宮醒來才對。
難道說,現(xiàn)在發(fā)生的一切,依舊是一場夢?
秦始皇可從來沒有往重生這一方面想過。
畢竟相對于重生來說,“夢境”更靠譜一點。
于是,他的思緒亂了。
到底是五年時間為夢,還是靈魂出竅的兩年為夢,亦或是現(xiàn)在的一切為夢?
秦始皇忽然捂住腦袋:
分不清,朕真的分不清??!
手機上閱讀
點擊或掃描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