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說:古代縣城當(dāng)神子作者:諸葛大漂亮時間:2024-06-06 18:50:02
方愈感覺非常懊惱,之前和潘老師說了那么多,卻沒想到去解決這個問題,總不能每次都扯著嗓子朝天喊半天吧?
再說這現(xiàn)在要去到縣城了,潘老師再開個微距去查找也很麻煩。
要不怎么說母子連心呢,方愈這邊剛開始發(fā)愁,天上又緩緩落下了一個大東西。
這東西高兩米有余,形狀就是一個大圓盤,方愈一看就放心了,這是從自己臥室床頭摳出來的雙向通話器。
自從方愈進(jìn)入青春期以后,就開始嚴(yán)防潘老師進(jìn)入他的臥室,于是潘老師就給他臥室里安排了這個東西。
因為體積非常小,而且多用于嬰兒床邊,所以名字就叫Baby-Call……
如今這個小東西到了大明朝也變成了一個龐然大物,隨身攜帶是不可能了,不過還可以推著走。
這種苦力活當(dāng)然是不用方愈來干的。
聽方愈解釋說這是“與天上的朋友說話用的”之后,趙老頭看著這東西的眼神立刻充滿了敬畏:萬里傳音,這是神物??!
既然是神物,那干活的就得找?guī)讉€穩(wěn)妥的人了,于是趙老頭伸手一招,之前那三個聰明的年輕人接過了這個光榮的任務(wù)。
一眾流民肚子里有了東西,本來拖拖拉拉的行程陡然加快,按照這個速度,今天天黑以前就能趕到淶水縣城。
方愈粗略的清點了人數(shù),加上吊在后頭的十幾個人(給阿秀的父母和倒斃的流民立墳),一共也不到四百人了。
想起趙老頭說的,出發(fā)時官道上烏泱泱的五六千人數(shù),再對比起眼前這些人……可想而知,他們這一路經(jīng)歷了怎樣非人的磨難。
要不怎么說寧做盛世犬,不做亂世人呢?
方愈抱著阿秀行走在通話器旁邊,三個年輕人小心翼翼,兩個在旁邊扶著,一人在后面推。
還有個趙老頭走在前面弓著老腰,遇坑填坑,遇小石頭就細(xì)心清理,唯恐把“神物”磕破一點皮。
說話之間,方愈知道了兩邊扶著的是兩兄弟,名字分別叫做高二,高三……
方愈聽到這名字就皺起了眉頭,那可是他人生最痛苦的兩年啊。
還有后頭那個看起來就很聰明的小伙,名字叫做劉基。
方愈由衷的點頭,道:“這個名字不錯,明朝太祖皇帝的頭號軍師劉伯溫你知道吧?他的名字也叫劉基?!?/p>
就在劉基聽聞了同名前輩的光輝事跡,倍感歡欣鼓舞的時候,趙老頭卻湊過來了,悄聲道:“他和劉伯溫那個基不一樣,他這個是雞鴨魚肉的雞,因為他在出生的時候家里死了一只老母雞,他爹覺的心疼,就給他取名劉雞。”
方愈:……
一行人就這樣悶頭趕路,中午時分停下來補(bǔ)充了一頓美味(當(dāng)然還是米線),然后繼續(xù)前行,到了下午日頭偏西的時候,淶水縣城已經(jīng)赫然在望。
這時候就聽到前面有人在喊:“斷了,斷了!”
至于是什么東西斷了……那當(dāng)然還是米線,縣城里畢竟人多,搬完了附近的部分便浩浩蕩蕩的搬到遠(yuǎn)處來了。
方愈看到很多人或挑著擔(dān)子,或趕著驢車往反方向來,還有一些婦人和半大孩子也垮著籃子。
他們對方愈這一行流民理都不理,目標(biāo)非常明確,直奔后頭的米線而去。
不出意外的話,還有附近鄉(xiāng)里的人也正在趕來。
大明末期的主旋律就是饑餓。
戰(zhàn)爭和天災(zāi)雖然可怕,但好歹不會總盯著一個地方。唯獨饑餓是永恒的,城里人餓,鄉(xiāng)里人也餓,北方人餓,南方人也餓。
事實上,這片土地上的人要徹底擺脫饑餓,那還得熬上三百多年。
潘老師在無意間掉落的一根米線,如今算得上活人無數(shù)了。
傍晚時分,方愈和一行流民終于來到了淶水縣城。
“不讓進(jìn),說是縣里早有吩咐,讓我們就在外頭扎營,只要不鬧事不堵住護(hù)城河就行,他們還說等會會送些東西過來?!?/p>
趙老頭和城門守衛(wèi)交涉之后,回來匯報給方愈了。
流民不讓進(jìn)城是意料當(dāng)中的,哪怕是千辛萬苦跑去了京師,那規(guī)矩也是一樣的。
因為城里并沒有能安置大批流民的房屋,還有驟然跑進(jìn)去這么多流民,還都是一無所有的,很容易引發(fā)治安方面的問題。
如今這一行流民因為有了“方神仙”在,對吃的問題不再擔(dān)心,只要吃的問題能解決,那大明的老百姓就是世界上最溫順的老百姓。
所以在聽說不能進(jìn)城以后,眾流民并沒有表示不滿,而是紛紛尋摸著四周,想著給自己蓋棚子的事了。
方愈注意到城門口的守衛(wèi)本來如臨大敵,連腰刀和長矛都已經(jīng)拎出來了。
還有一個官老爺模樣的人在門洞里探頭探腦,這會看到這邊“情緒穩(wěn)定”,則悄悄的長出了幾口氣,一副十分慶幸的模樣。
他慶幸什么?當(dāng)然是怕流民被人煽動就地造反啦。
方愈也抱著阿秀,尋摸了一塊干凈的地方坐下。
作為現(xiàn)代人吃苦的本事肯定是趕不上這些流民的,看他們趕了大半天的路還像沒事人的樣子,方愈則是累的兩腿酸痛。
嗯,主要是因為抱著阿秀累的,方愈心里安慰自己。
把目光再看向那些流民,這些人還真是一點組織性都沒有,相熟識的都一堆一堆的聚在一塊,落單的則自覺把地方選的遠(yuǎn)遠(yuǎn)的。
不過就是三四百人,最遠(yuǎn)的居然拉出了二三里地。
方愈把趙老頭找過來,道:“雖然只是個流民營地,但我們短期內(nèi)肯定走不了是不是?既然要長住,那就得像縣城里那樣,好好規(guī)劃一下?!?/p>
趙老頭還是樂樂呵呵的,立刻表態(tài)道:“我們聽公子安排?!?/p>
方愈其實無意當(dāng)這個領(lǐng)頭的,但該說的問題還是得說,方愈琢磨了一會,道:“首先不能散的太開了,我們就這么點人,散的這么遠(yuǎn)有事該怎么照應(yīng)?
我們就圍著護(hù)城河這一塊劃個地方,把棚子都搭在一起。”
趙老頭點頭。
“另外,這塊地方要劃出幾塊區(qū)域,除了搭棚子的區(qū)域,我們還得專門留出晾曬衣物的地方,干凈取水的地方。
還有扔生活垃圾的地方,還得建幾個廁所,這中間還都要留出行走的通道?!?/p>
方愈一邊說一邊拿根樹枝在地上畫,比如他囑咐趙老頭棚子之間不要靠太近也不要靠太遠(yuǎn),還告訴他垃圾場和廁所要建在下風(fēng)向。
留出的通道要寬一點,要平實土地,旁邊還要挖一條排水溝……
手機(jī)上閱讀
點擊或掃描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