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說:名揚天下作者:李麗質(zhì)時間:2024-11-24 06:30:02
方老頭曾經(jīng)就對他說過,跑江湖的“老合”都會把握人情世故,尤其是他們金點行,通過察言觀色,套出他人真情,類似于這種算命方式,全靠運用這類“技巧”的,江湖術(shù)語上就叫做玩“腥的”。
而和玩“腥的”恰恰相反的,則叫做玩“尖”的。
什么叫玩“尖的”?
就是熟讀易經(jīng)術(shù)數(shù)、相書命理的有真本事的人。只不過這種人往往因深入研究命理學(xué)說,而不通察言觀色和人情世故。
方老頭在對他說這些話的時候,與他舉了個例子:
在金點行中,使尖活的,坐在卦攤的后邊拉不下面子,死魚不張嘴,就干巴巴地坐在路旁,又不會吊人胃口,不會送來迎往的寒暄,又不會要錢。只會整天在卦攤后邊坐著發(fā)愣,往往被稱為“傻念書的”。因為他只知學(xué)理,不知道掙錢的訣竅,要想將銀錢掙到兜里那是相當(dāng)?shù)睦щy。
而一“腥”到底的,因為從來沒看過相關(guān)的命理典籍,簡單來說就是只有一張嘴,腹內(nèi)空空如草包,沒點真本事,給人占了卦不靈驗,沙鍋砸蒜,一下子算完,一錘子買賣定然也是所賺有限,不能長久。
所以說,最上乘的技巧也就是六個字:“腥加尖,賽神仙”。腥活尖活一起使,怎么“圓粘子”招攬顧客,怎么“把簧”,也就是察言觀色探出顧客的信息,隨后使尖活,讓客人徹底信服,其中種種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完的。
在方老頭給沈歌講這些的時候,老爺子霍紹翁有意無意地說不如就讓他將《玄關(guān)》傳給他算了。對此瘋瘋癲癲的方老頭只是白了他一眼,說了句做夢。不過雖然如此,但他言語之間也對沈歌說了很多金點行的秘辛。
只是這其中的玄妙沈歌也只是理解了個大概。
就像不久前在棲梧宮前給那個女子算的命。
金點行中有句詩說得好:
入門觀來意,出言莫躊躇。
天來問追欲追貴,追來問天為天憂。
八問七,喜者欲憑七貴,怨者實為七愁。
……
第一句話的意思就是說,如果有人來算命,或者去登門給別人算命,自己先不要說話,要聽對方講,對方講得越多,透露的信息就越多。
你瞅準了時機冷不丁地說一句,要擊中要害,千萬不要躊躇,不要模棱兩可,不然對方便會認為你沒水平。
那怎么才能直擊要害,就看下面的幾句話。
第二句話中,“天”指的是父親,“追”指的是兒子。
這句話的意思是,只要父親來給兒子算命,基本上都是問兒子是否有出息,能不能富貴。父母都是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,哪怕他們是壁虎,或者是野雞。他既然來問這些,言外之意就是現(xiàn)在的兒子或女兒不上進,又或者沒有富貴的跡象,你就按這個路子斷,肯定沒錯。
后半句是說:凡是女兒來給父母算命,絕對是父母的身體不好,要么是有病的,要么要歸西了,除此之外兒女沒有任何事情會想起父母,所以直接斷定他的父親或母親的身體不好,肯定沒有問題。
而沈歌給那女人算命,便是用的這第三句話:八問七,喜者欲憑七貴,怨者實為七愁。
“八”指的是妻子,“七”指的是丈夫,意思是說只要妻子來問丈夫的前途和運勢,那么如果這個女的高興地來的,說明她的老公可能要有官運和財運,總之要有好事,但是好事還沒有來到,或者剛剛有了苗頭,她來問卜一下。
那么就可以斷定,她的老公有福有祿,要走大運,甭管結(jié)果如何,當(dāng)時肯定笑得像個傻狍子,錢也會給很多。
相反如果這個女的一臉憂郁地來到,那么肯定是她的老公要走霉運,不是丟官兒,就是破財,要么就是把她給甩了,或者感情不和,你就往兇的方向斷,肯定八九不離十。
明里暗里稍稍敲打她,告訴她如果不破財消災(zāi),怕是要霉運纏身,此時她就會乖乖地把兜里的錢掏出來。
用那句經(jīng)典的話來說就是,她還得謝謝咱呢。
只不過畢竟人心隔肚皮,這口訣也并不是絕對,主要考驗的還是算命先生的“把簧”。
當(dāng)時沈歌與那女人算命的時候,主動說出她為老公祈求財運,實際上多少有點賭的成分,雖然話出口時他心中已經(jīng)備好了萬一猜錯的說辭。
隨后那女人的錯愕證明他說的是對的,接下來就任他發(fā)揮了,腥加尖,吃遍天嘛。
至于買桃木劍的那名游客,沈歌當(dāng)時并未認真,只是從他的氣色上看出,他腎有些不好,再加上現(xiàn)在上班族加班熬夜、喝酒應(yīng)酬都是常態(tài),說他有得糖尿病的風(fēng)險也不算是空穴來風(fēng)。
沈歌一邊思索著方老頭曾經(jīng)對他說的那些話,一邊將自己的攤子擺了起來。
陸續(xù)有人在他的小攤旁經(jīng)過,不過旁人只是好奇地看了一眼便立刻離開了,畢竟小攤上的這些玉佛、觀音之類的小物件,在小吃、文創(chuàng)產(chǎn)品眾多的街頭,顯然不是那么吸引人。
反倒是攤位兩旁算命測字的招牌為他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,一個年輕人,賣著祈福拜神的小物件,而且還會算卦,在這繁華的古鎮(zhèn)街道上著實有些奇特,尤其是這小伙子長得也俊,一些大媽忍不住多瞧了好幾眼。
倘若是一些內(nèi)向的年輕人,面對這種情境,別說是掛一個神神叨叨的招牌了,就單單是擺攤,對他們來說怕都是一項不小的挑戰(zhàn),再加上還有路人投過來的異樣目光。
不過沈歌對此泰然自若,從小跟著老爺子?xùn)|奔西走,走街串巷,什么樣的場面沒有見過。
此刻路人詫異不解的目光掀不起他心中一絲一毫的波瀾。只是他也沒有開口招攬顧客,他知道自己攤位上的這些小玩意兒,在這里應(yīng)該不怎么會暢銷,不用那么費心費力。
“誒兄弟,你真會算命啊。”
旁邊一個賣烤腸的大哥忍不住好奇地問道。
沈歌點點頭。
“你這算一次多少錢?”
“一百元?!?/p>
賣烤腸的大哥咂舌,“這么貴啊,前幾天那邊有一個‘不說話知道你姓什么的’,十塊錢一次,不過沒來幾天就走了,你這個......”
說著大哥微微搖了搖頭,沒再繼續(xù)說下去。
手機上閱讀
點擊或掃描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