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說:晉緣如夢作者:感恩者小言時間:2020-12-17 17:19:15
文宓還不知道老商賈將主意打在自己頭上,待捕役帶走劫匪,等舒家商隊收拾停當了一起上路。
一行人渡過北面小河,沿河一路向北而行,不多遠就到濰水邊。
濰水寬逾百米,唯有水流緩慢的渡口處才有橋梁渡河,按舒蕪指的路又走數(shù)里,來到石牛渡邊。
因路上耽誤時間過長,日頭已經(jīng)西斜,眼見天黑到不了淳于縣城,就在渡口旁的村子里借宿一宿。
這時,士族權(quán)貴的特權(quán)體現(xiàn)出來。
村子靠近渡口,有幾家可供往來行人休息之所,村中里正見有貴人來到,忙不迭派人將房屋灑掃整理一番,又準備好吃食,好讓文宓等人早用過飯歇息。
舒蕪一行便沒這好運氣,商賈地位低微,需要出錢方能使用村中房舍,一應飲食還要自己料理。
小貳小叁負責做飯,文宓帶著李達并小壹小貳到河邊走走,順便將小白和三只幼虎放出來溜溜。
幾天相處下來,小老虎不再怕人,偶爾也會學著小白的樣子臥在文宓腿邊,放它們出來,看他們追逐打鬧一番,才稍解白日里殺人留下的陰郁。
鷹眼愈發(fā)的精神,只是傷勢仍不見好,小叁也不通醫(yī)術(shù),看它每日跛著腿心中很是難受。
文宓正要趁著閑暇再與小肆討教下拳腳功夫,遠遠看到舒蕪走過來,舒蕪也不啰嗦,直接說明來意。
文宓聽他說的懇切,與李達,小壹商議一番,覺得再走兩日便到青州城,過了青州城,再過濟南國便進入平原之中,有些許蟊賊也不妨事。商賈自有車馬,誤不了太多行程,不過是同行搭個伴,便答允了他。
舒蕪不住聲的道謝,提出用財物酬謝,被文宓婉拒。
舒蕪沒有多客套,又拿出家中一張雕弓相送。相傳是東漢末年一位名將的心愛之物,要贈予文宓。
文宓推辭不過,在李達勸說下收下這弓,也好讓舒蕪安心。
文宓當即拉弓射了幾箭,弓倒是不錯。他的那把反曲弓樣式特別醒目,不好整日帶著,就收進箱子里,雕弓隨身帶著正好。
有道是天有不測風云,文宓不知道只因自己心中一善念,回家路上平添了一番波折。
轉(zhuǎn)過天,是七月十五中元節(jié),是漢人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。
晉國人逢初一十五都要祭祀先人,中元節(jié)是祭祀祖先的大日子。
村子里家家戶戶自前日起便開始準備河燈,以及一應祭物。白日里家中祖宗牌位前擺上祭品,再去先人墳上掃墓祭祀一番,到晚上,在河邊放河燈,為先人照亮回家之路。
這天是不宜出行的,文宓等人連著趕幾天路,正好乘此機會休息一天。
舒蕪家昨日損折了幾個家丁護衛(wèi),免不得祭祀一番,隨村民一起做好河燈放入河中。
李達想起死去的夫人,也找村民借來工具,準備祭物,做好河燈。
文宓同著四護衛(wèi)一起去河邊放了河燈,算是遙祭。
文宓望著飄遠的河燈,也在心中默念,希望這肉身的殘魂能有個好去處,最好去投胎轉(zhuǎn)生,免得被自己拖累六十年。
圓圓的月亮掛在空中,月光下河面上一盞盞燈慢慢遠去,快要看不見時,上游又漂下一片河燈。
上游也有人在放燈,如果從空中往上流俯瞰,一盞盞河燈鋪滿河道,宛如一條燈河。
再往上游看,四十里外的平昌城,卻是另一番景象。
火光沖天,燒殺聲響成一片,血流成河,上游的河燈順流而下,飄蕩在這里的血水中,說不出的陰森詭異。
這里有一場人間殺孽,慘絕人寰。
平昌縣的軍曹畢通,世居平昌,與平昌縣縣長向來不睦,(秦漢時萬戶以上縣,行政長官為縣令,萬戶以下為縣長,南北朝時才開始統(tǒng)一為縣令。)后來,畢通因隱匿家中在沂山做山賊的兄弟畢征,被連坐押入大牢,同鄉(xiāng)十余人一起被擒。
畢征得到消息,帶著數(shù)百沂山賊分批潛回平昌,恰逢平昌縣長不在城中,畢征在平昌主簿出城祭祀家祖時,挾持主簿殺入大牢救出畢通。
平昌縣中無兵無將,捕役皂吏無力彈壓,反被殺得大敗,沂山賊趁勢在城中燒殺搶掠起來。
沂山賊首領(lǐng)李大椎在平昌吃到甜頭,出言蠱惑畢家兄弟繼續(xù)搶掠。畢征帶著百余賊人乘亂渡河,殺入對岸姑慕城,燒搶到深夜。
一天之內(nèi),連下兩城,沂山賊士氣高昂。
畢通是有些見識的,他吩咐沂山賊只取金銀,然后把府庫糧倉打開,散發(fā)給流民召集人馬,以壯大聲勢,給官府追剿制造困難,好借機逃遁。
天明以后,附近山賊流寇、無賴地痞以及衣食無著的窮苦人紛紛聚集,竟匯集兩三千人。
李大椎聽說城陽郡諸縣守備薄弱,縣府君都去了郡城,知道正是趁火打劫之時,又見手下人多勢眾,便準備再往北走,沿濰水北上,妄圖在昌安,淳于再搶掠一番。
畢征也是見財起意,極力說服哥哥趁機做一票大的,好去沂山逍遙。
畢通拗不過他,也知道這次已經(jīng)犯下驚天命案,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再做票大的,多聚斂部眾,搬空城陽這四縣的府庫,搶光城內(nèi)大戶。
幾個賊首商議片刻,便留下百十個心腹繼續(xù)搜刮姑慕平昌,由畢征帶著數(shù)百賊人乘馬騎驢在前,畢通馮大椎帶著新入伙的數(shù)千人在后,路上招兵買馬,挾裹良民,浩浩蕩蕩一路北上。
七月十六,宜出行,文宓一行人正要上路時,舒蕪家中一個受傷管事的傷勢突然加重,請醫(yī)工救治一番,又耽誤兩個時辰。
再要起行時,一隊宿衛(wèi)軍快馬趕到渡口,驅(qū)走路人,檢查渡橋,開始戒嚴。
舒蕪派人一打聽才知道,晉國開國廣安公攜妻子晉國長公主即將從此經(jīng)過,車隊已出高密半晌,要從石牛渡過濰水。
一路閑雜人等都要回避,要等長公主車架過后才能過河。
這才是勛貴特權(quán),公主出行,四民回避。
約莫半個時辰,陣陣鼓樂絲竹之聲傳來,一隊宿衛(wèi)軍騎兵身著黑衣黑甲,腰間斜挎銅首刀,一手持長戈,一手扶馬側(cè)的挽盾,在前面開路。
宿衛(wèi)軍后面是由幾十人組成的樂隊在吹吹打打,一輛由兩匹馬拉著,裝飾華美的輜車,緩緩行在樂隊后面,車后跟著宮女仆從,接著是兩隊公主護衛(wèi)翼護著的十幾輛大車,陸續(xù)經(jīng)過,最后面又是挎刀挽盾背著弓弩的宿衛(wèi)軍殿后。
文宓看車架過來,聽著廣安公的名號總覺得耳熟,想起路引文牒上的背書,打開來再看,果然就是這個廣安公——京兆長公主駙馬甄德。
京兆長公主,是皇帝司馬炎的親姐姐,太祖文皇帝司馬昭唯一的女兒司馬虹,深受先帝先皇后寵愛,是整個帝國最高等的皇族,雖是女兒身,地位不在諸王之下。
文小壹在旁邊解釋:“這背書是君侯托甄公做的。廣安公是長公主駙馬,與青州各郡國藩王交情甚好。有廣安公背書,我等通行無虞,還能住在館驛中。不然單憑路引,少不得沿途盤查。”
文宓聞言微微點頭,這位國公倒是個熱心腸:“廣安公為何在此地?”
文小壹想了想說道:“廣安公與長公主此次東來,是奉召去往先文明皇后故里譙郡省親,似乎有一支皇后族人住在東萊郡,故而到了此地。小郎君,此時不宜攔路拜見。若是晚些時候在淳于遇上,小郎君還是要去拜見的。否則,君侯面上也不好看?!?
文宓點點頭沒有答話,他剛附體到這身上,不愿多生事端露出破綻。又思索片刻,他依稀從腦海中想出甄德這人來,確實是文俶少有的親近之人。
只是有長公主的車架在,不好攔路請安,便在旁邊院中隔著門觀看,看半晌也沒看到長公主與那駙馬國公的模樣,估計這兩位正聽著絲竹之聲在輜車中休憩。
當真是人比人氣死人,這才是勛貴趕路的樣子,相比之下,文宓就是個窮游的屌絲,地位就像車后這些步行的隨從。
好容易等車架過完河,文宓帶著舒家的商隊才慢慢上路,公主車駕在前面,后面的人也不能走太快,只能在三里之外慢慢跟著,不敢接近,更不能超越。
這樣慢慢走了半個多時辰,公主車隊開始加速,文宓等人大喜,也加速跟上。
轉(zhuǎn)過一座山包,遠遠看到北上直通淳于的大路時,文宓看到北去的路上滿滿都是人馬車輛,走近之后,發(fā)現(xiàn)路上全是行色匆匆的難民。
一個個扶老攜幼,拖家?guī)Э?,推獨輪車的,扛著行李的,牽著牛羊的,絡繹不絕,塞滿整條路。
有輕裝步行的,正從道路兩側(cè)的田里沒命的往前趕。
文宓站在路口往南看,密密麻麻全是人,正在往這邊過來。
文小壹尋個人問話,過來時臉色已變了,說道:“小郎君,這些都是南面的昌安人,也有姑慕和平昌來的。今日天剛亮,有一股流賊殺進昌安城,在城內(nèi)大肆搶掠,城內(nèi)使君不在,無人抵擋,官吏百姓被殺無數(shù),賊人正在城中劫掠?!?
舒蕪聞言臉色大變,聽有人喊賊人正往淳于縣來,頓時慌了手腳。
淳于城位于濰水與汶水之間,往東過濰水是高密縣,往西北過汶水是北海國,兩條大河在淳于城北交匯在一起,一旦賊人毀壞渡口,再攻下淳于縣城,所有人都會成為甕中之鱉。
手機上閱讀
點擊或掃描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