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說:活在明末夾縫中作者:老妖花時間:2020-12-17 17:38:10
在大明這個時代,尋常人家,一日兩餐。
次數少了,每一頓的食量自然就要增加,至少要保證家中勞力的體力。
但這一晚的晚飯,唐溪東很明顯發(fā)現,碗里的粥稀了不少,再看看柳蓮清藏在眼底的愁緒,唐溪東自然知道山寨存糧不多了。
一旦山寨沒有進項,面臨的便是吃老底兒的局面。
山寨上下一千多人,每日消耗的糧食再節(jié)省也在千斤多,更何況這時候的糧食產量質量并不好。
去歲至今,少雨,連寨中梯田都無人耕種了,山西這個地方一年只產一季麥子,再加上多山,田地肥力不足,產量并不高。
如今不止山寨缺糧,整個北方都少糧,漕運破敗,南地糧谷運不到北地,再加上地主大糧商囤積糧食,農民活不下去,只有兩條出路,一是做流民,二是去造反。
落梁山的狀況相比其他地方還算好的,但這樣的日子用不了多久只怕也過不下去了。
甚至,最近山寨中還傳出一種議論:不如投靠反軍。
當然,只是少數人這般想罷了,畢竟造反可是要殺頭的。
但這一切,暫時與唐溪東無關,因為他在這山寨中還只是個閑人。
要改變山寨的狀況有很多種,但唐溪東需要先改變這些人對于自己的看法,否則說出的話沒有人會重視。
其實他不一定要待在這沒有前途地方,但一來之前那具身體影響著他,二來這是他來到大明之后第一個收納他靈魂的地方,大概是天意吧。
一夜無話,有了火炕唐溪東睡得很安穩(wěn)。
大早上,還在被子里裹著,就聽見屋外傳來呼喚聲:“唐先生、唐先生……”
睜開朦朧的睡眼,唐溪東清醒一下,才記得昨日答應少年們今日要去為他們家盤火炕。
于是,隨意洗了一把臉,換上衣服,唐溪東便出了屋。
清早還很冷,但少年們已經等不及了,只是那一張張臉凍得有些發(fā)青。
于是唐溪東招呼他們回屋,再給爐子添上柴火,燒的旺旺的。
唐溪東閑下來,才發(fā)現今日來的孩子又多了五個,十三個孩子進了屋,擠得滿滿的。
每個人都貪婪的享受著屋里的暖和氣兒,沒有見到過火炕的孩子更近擠到跟前,嘖嘖稱奇。
“做事情,不能心急,心急吃不了熱豆腐,這會兒還冷,等一會兒大家一起去,人多好辦事,趕點時間,今晚你們中間就能有人住上火炕。”唐溪東笑著看著眼前的孩子們。
暖和一會兒,唐溪東便帶著孩子們向前山走去。
“唐先生,昨日我把火炕告訴我娘了,但她不相信,一會兒你能給我娘說說嗎?”昨日那個瘦小的孩子,臉上有些不安。
“不用說,我屋子又不鎖門,你不如帶著你娘去看看,只要她見到,自然會答應盤火炕的?!碧葡獤|拍拍他的腦袋,笑著安慰。
“劉聚財,你趕緊帶著你娘去先生屋里瞧瞧吧!先生,既然劉聚財他娘不同意,不如先去我家,我家我說的算,沒人反對?!贝髠€子唐三弦,拉著唐溪東的手臂,要先占個頭名。
看著唐三弦期望的眼神,唐溪東便點頭答應了,于是一行人被興奮的唐三弦?guī)蜃约旱募摇?
山寨大多數的房子都是磚瓦摻著條石蓋成的,燒磚是件麻煩事,山寨在大多人眼中,并不是個長久住所,自然不會費心費力的去搭理。
但這些人這般想著,時間已經過了很多年,不長久的地方慢慢變的長久。
放眼天下,能安身的地方怕是沒有幾個了。
也就慢慢把山寨當成了家!
沒有了地的農民,就相當于放棄的活下去的機會。
這些老實巴交的農民慢慢也沾染上了一些山匪的習性,慢慢丟棄了種地的技能,安于搶占別人努力之后的收獲。
這一切,都是唐溪東來到山寨之后,慢慢發(fā)現的,但對于自己發(fā)現的這一切,唐溪東沒有權利去指責。
人可以指責很多東西,但是唯獨不能指責對方為了活下去。
唐三弦家的房子相比鄰家,要顯得破舊,他爹死的早,留下孤兒寡母,母親并不是個持家的勤快人,連帶著唐三弦也變得游手好閑,家里自然不會怎么打理,好在在唐三弦身上還沒有失去那股純真和樸實。
唐溪東來的時候,唐三弦他娘正陪著鄰居坐在門口閑嘮嗑,對于唐三弦介紹的會盤火炕的唐先生,根本就沒有打理。
在唐王氏的眼里,火炕是什么她沒見過,但這像閑人一般的書呆子她是見過的,自然不會有什么尊敬和好感。
于是唐三弦有些難堪,正是好面子的年紀,眼看脾氣就要上來,還是唐溪東沉下臉來制止了他,冷冷訓斥一句:“天大地大,孝道最大,以后可要改改你那臭脾氣了,你可就這么一個親人了?!?
說來也奇怪,兩人接觸并不長,不過昨日一下午罷了,但脾氣沖的唐三弦竟然很乖巧的聽話點頭。
既然來到了唐家,自然就開始了盤火炕。
有十來個少年幫忙,再加上唐家也沒什么家具,很快屋子就被清理出來。
唐家最好的一點就是,當年砌墻剩下的破舊磚塊和條石還留著,這便剩下了很多事。
唐溪東這一次,并沒有親手去做,而是指揮著少年們,親身示范之后,讓他們動手去做。
少年們正有興趣,親自動手才能感悟成就,才能掌握火炕的技能。
但想讓他們練手,自然需要時間來打磨。
于是差不多花了一上午的時間,院子里眾人干得熱火朝天,唐家的火炕才算盤好,一樣,先點上柴火,焐熱晾干土炕,否則氣溫低,到了晚上也住不上人。
干完唐三弦家的活,本來到了吃飯的時間,但唐王氏看樣子也沒準備飯,唐溪東昨日吃了不少兔肉,肚子并不餓,再問問還在興頭上的少年們,紛紛搖頭叫喊著不餓,于是眾人轉場,去了瘦小的劉聚財家。
之前忙碌的過程,劉聚財早帶著自己的娘和妹妹去后山親身體會了火炕的好處,于是全家人便統(tǒng)一的意見,火炕要趕緊請?zhí)葡壬鸀樗麄儽P上。
劉家,一樣瘦弱的劉張氏倒是很客氣,連連道謝,還讓唐溪東等會忙完留下吃飯。
這一次不用唐溪東開口,一伙少年便像土匪進家,各種不值錢的物件往出搬,清出場子,便四處找材料。
山上石料是不缺的,就是得費勁去石料堆里搬,但能花力氣辦成的事難不倒這群半大小子。
石料有了,泥巴和好,接著便開始盤煙道,煙道這東西還是有技術含量的,畢竟稍稍位置不對,煙霧就排不出去或者跑得慢,少年們畢竟不熟手,還是得靠唐溪東上手,唐溪東還是一樣,一邊盤一邊給少年們,講高度、講方位、講尺寸、還有因地制宜的變通。
吸收新知識的少年,每個人都聽的很認真。
這讓唐溪東很欣慰,這便是他要得效果。
其實這些孩子與他沒有什么關系,但是想到他們的落寞還有昨晚吃烤兔時的幸福笑容,他心里很愿意為他們做些什么。
最想做的,大概是潛移默化的糾正他們之前的劣性,重新塑造他們的品行。
不是叫他們做什么好人,叫他們做什么好人,在這亂世相當于謀殺他們,而是讓他們對自己對生活對環(huán)境對外面的世界有一個清晰而準確的認識。
希望能幫他們在這亂世更好的活下去。
手機上閱讀
點擊或掃描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