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本書小說閱讀網(wǎng)
當(dāng)前位置:首頁>歷史>夢回開元小說最新章節(jié)(西門無煙)全文免費閱讀

第九章 官場之事

小說:夢回開元作者:西門無煙時間:2020-12-17 19:05:20

  接下來的幾天,蝗蟲在馮家村附近的幾個村鎮(zhèn)飛速蔓延開來。開始還只是偶爾三三兩兩的幾只,不仔細(xì)觀察還發(fā)現(xiàn)不了;接著蝗蟲就成群結(jié)隊地從西邊飛過來,如過境旅游團(tuán)一樣悠閑;到后來,就是黑壓壓的一片飛滾過來了。放眼望去,蝗蟲似乎占據(jù)了大半片天空,連日頭都似乎被遮掩得失色了不少,思之令人觸目驚心。

  這些天,柳冬成天跟在劉刺史旁邊,為他記錄首發(fā)物資。一批又一批的物資從深州府庫運往馮家村大屋,又經(jīng)過柳冬之手發(fā)往四野八鄉(xiāng)。

  各地鄉(xiāng)民都發(fā)動起來了,每日里背著麻袋到大屋來的人不少。麻袋里裝的都是蝗蟲,官府懸賞,一斗蝗蟲換一斗粟米呢。這些蝗蟲在有司差人之處粗略地量了一下,到柳冬處記了一下帳,就有交給分管公差覓地挖土深埋或者是火焚。而那些鄉(xiāng)民,也都喜氣洋洋地背著或大或小的粟米袋子回去了。

  這些天來,劉刺史忙得不可開交。柳冬所限之策雖然大多著人實施了下去,然而效果如何,大家心里都沒有底,因此劉刺史心下也是著實憂慮。

  “大人,小人有一事不明,不知可否向大人請教一二?!?

  一直以來,柳冬對這深州和安平縣的關(guān)系十分不解。按說大唐州管縣,安平縣是歸深州管的,這劉刺史就是安平縣令的直接上級領(lǐng)導(dǎo)。要按照柳冬所了解的中國古代官場生態(tài)來看的話,這上官應(yīng)該對下屬官僚的官位有著生殺予奪的權(quán)力。若是把上司伺候好了,跟上司走得進(jìn)了,讓上司覺得你對他恭敬,是他的人,那么,就算是政績上一塌糊涂,只要上司不倒,下屬自然官運亨通??梢菍ι纤菊写恢?,跟他敬而遠(yuǎn)之的話,上司就覺得這名下屬靠不住,若有什么需要堅定立場的事情,他多半不會跟自己一條心。這樣的話,上司就會跟你處處使絆子穿小鞋。下屬就算政績再好,那恐怕也很難得到升遷;相反,他還會覺得下屬政績越出色,對自己的威脅越大,所以還會處心積慮地想拔掉這顆釘子呢。

  現(xiàn)在劉刺史不辭勞苦地下鄉(xiāng),到屬安平縣管的馮家村蹲點,這其實是提供給安平縣令一個接近上司的最好機會,別的縣的同僚求都求不來呢。按照正常的邏輯分析,安平縣令應(yīng)該責(zé)無旁貸地趕來配合,鞍前馬后地服飾才對啊。

  而且這治蝗關(guān)系到民眾的生死存亡,茲事體大,就算安平縣令是個剛正不阿的不媚上的官員,對這關(guān)乎自己政績的事情,也該積極參與才是啊。若是莊稼顆粒無收,他安平縣令憑什么保住官位啊。

  可現(xiàn)下看來,這位安平縣令看來對為官之道那是一竅不通啊。劉刺史來了這么多天了,不但安平縣令從未露過面,安平縣其他的官員衙役也是一個不見蹤影。就連下面的里正村長保長之流,對刺史劉大人的命令唯唯諾諾倒有,積極配合那是不大可能;劉刺史使人要戶籍要勞力,這些人倒也不加阻撓,可要這些里正保長組織當(dāng)?shù)孛窳?,那他們就要推三阻四了。這幾天,也沒少見劉刺史就此事跟他們發(fā)火??伤麄冋堊镏率羌页1泔?,只要出了大屋的門,依然是我行我素,視長官之權(quán)威如無物,真是魏晉遺風(fēng)啊。這些里長之風(fēng)骨,把對劉刺史之命恭聽謹(jǐn)從的柳冬看得汗顏不已。

  這些天來,柳冬日日跟在劉刺史身邊,對他的脾氣也摸得差不多了,于是大著膽子,把在自己心底藏了很久的疑問說了出來。

  唉,劉刺史嘆了一口氣,默然不語,良久,才把其中的隱情跟柳冬一一道來。

  原來,自古以來,朝野對蝗蟲為害一事就有兩種態(tài)度,并因而分為兩派。一派認(rèn)為,蝗蟲是天災(zāi),是上天認(rèn)為天子德行有虧,從而降下蝗害來示警的。所以,對蝗蟲不但不能捕殺,反而要恭恭敬敬地奉著。要想消除蝗害,只有讓天子修德政,惠萬民,從而感動上天。若上天覺得天子有足夠的誠意,才會把蝗蟲撤回去的。若是一意孤行,對上天的警告置若罔聞,甚至大逆不道地捕殺上天的使者,那上天就會震怒,從而降下更大的災(zāi)禍下來。到時候,后悔也來不及了。接著,他們又舉了歷朝歷代正反兩方面的例子,特別強調(diào),前朝某個時期,某某帝王藐視天意,執(zhí)意捕蝗,結(jié)果蝗蟲之害愈演愈烈,民不聊生,導(dǎo)致社會動蕩,最終亡國滅族。

  而另一派則完全不認(rèn)同這種觀點。他們根本不信蝗蟲是上天使者的說法,主張積極捕殺蝗蟲。若蝗蟲捕殺干凈,則蝗害自然就消除了。至于以前的某個朝代捕蝗爾后亡國的事,其錯不在捕蝗本身,而在于執(zhí)行的人不夠積極主動,死抱著蝗蟲之害乃天災(zāi)之類的迂腐觀點。既然蝗蟲沒有捕殺干凈,自然無法消除蝗害了。

  現(xiàn)在的大唐,宰相姚崇就是后一派的代表。他自入相以來,積極主張全面動員,捕殺蝗蟲,消除蝗害。而劉刺史對這一政策也是持積極支持的態(tài)度的。他與其他持同一政見的眾同僚一道,在河?xùn)|河北各州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捕蝗行動。

  而另一派的官員隊伍也同樣龐大。這些守舊的官員,不參與滅蝗不說,還采取各種手段明里暗里阻撓捕蝗行動,拖自己政敵的后腿。安平縣令就是其中的一員。這位安平縣令守牧一方多久,將自己在安平縣的勢力經(jīng)營得鐵桶一樣,插針不進(jìn)。他又欺負(fù)劉大人新任刺史,根基未穩(wěn),對他的命令向來是陽奉陰違。這次防治蝗蟲,本來劉刺史早對安平縣令下了公文,要求其組織縣內(nèi)的民力物力,主持捕蝗。沒想到,這位縣令收到劉刺史的公文后,干脆隨手將之束之高閣,連回信都沒有一個,更別說有什么行動了。

  無奈之下,劉刺史只好自己下鄉(xiāng)蹲點,差人物資都從州府調(diào)過來。畢竟,安平在深州的最西邊,為深州捕蝗第一道防線,實在是深州治蝗的重中之重。不過州府公人畢竟對鄉(xiāng)下情況不熟悉,劉刺史只好越級組織當(dāng)?shù)乩镩L,配合捕蝗。

  沒想到,那位手眼通天的安平縣令,竟然事先跟境內(nèi)各地里長通了氣,不許他們?nèi)ε浜蟿⒋淌凡痘?。各地里長對他也是又敬又怕,縱以刺史之權(quán)威,也不能刺激他們心生違抗縣令命令的念頭。畢竟,縣官不如現(xiàn)管。于是,他們只好左右逢源,盡量做到兩邊都不至于太過得罪。

  其實,劉刺史還有一點沒有跟柳冬說。那就是,即使是深州官衙也不是鐵板一塊。而且在守舊派與滅蝗派之外,還多了個中間派。幾派官員中,守舊派的實力最強,中間派人數(shù)眾多,而劉刺史掛帥的滅蝗派,除了他自己外,只有三兩只小貓。真是憋屈得很。守舊派和中間派彼此勢力盤根錯節(jié),又相互傾軋,根基未穩(wěn)的劉刺史,現(xiàn)下還沒法整合兩方勢力。所以這次劉刺史下鄉(xiāng),用人方面也會如此捉襟見肘。若是這次蝗蟲危害得不到控制,劉刺史就只有卷起鋪蓋回家的份了。當(dāng)然,這些情況關(guān)系到州府聲譽,劉刺史就不好宣之于口了。

  看來不論古今,官場果然都是復(fù)雜無比啊。柳冬忖道。不過他也沒心思在這方面想得太多。畢竟,這一切距現(xiàn)在的柳冬太遙遠(yuǎn)了,倉廩實也能知禮節(jié),是不是。柳冬現(xiàn)在最期待的,是自己那捕蝗之策卓有成效,然后劉刺史大人能兌現(xiàn)自己的賞格。那可是兩貫銅錢啊,足夠自己和馮七嬸母女好幾年的生活費了。

  柳冬和劉刺史就這樣在大屋大堂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。眼見那角落里的粟米堆越來越矮,柳冬賬簿上捕到的蝗蟲數(shù)字也越來越多。心想,看來先人以前總結(jié)出來的主意也不是完全一無是處。別的不說,這個懸賞捕蝗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了嘛。

  此時已是日暮時分,柳冬估計今天這賬簿工作應(yīng)該可以告一段落了。于是他把賬簿歸類整理好,就打算和劉刺史告別。

  正在這個時候,門外走進(jìn)一人,上得前來沖劉刺史一拱手:“大人,在下來得遲了,還請恕罪?!?

  

手機上閱讀

點擊或掃描下載